何太极

web3投资人。思考、等待、斋戒。推特:allindefi

向后工作法,亚马逊寻找商业创意的秘密武器

20 Dec 2019 » startup, invest

了解该流程如何运作以及如何为你和你的企业提供帮助。

在过去的25年中,亚马逊已经成功转型。从最初的在线书店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。除此之外,亚马逊还是云存储服务(AWS)的市场领导者,是电视和电影的主要生产商(Amazon Studios),现在还进入了医疗保健市场。

当然,亚马逊不是神,并非他的所有想法和市场战略都能奏效。但是,即使不能每战必胜,他们从失败中所汲取的教训也是无价之宝,有时甚至会引发更多非凡的创意。

那么问题来了,贝索斯跟他的亚马逊同事,是如何决定哪些想法应该集中他们的大量资源去开发?也就是亚马逊能够保持创新的方法论是什么?

亚马逊前董事Ian McAllister几年前在美国版知乎上对亚马逊产品开发的方法发表了深刻见解。

该方法称为“向后工作”法。

包括亚马逊的CTO,也就是Werner Volges先生也曾撰文透露:他们采用“向后工作”(Working Backwards)的方法,在开发一项产品时采用下面的顺序:1、写新闻稿;2、写 FAQ;3、写用户文档;4、写代码。

下面让我们分解一下这个过程的工作方式,看看它如何为你和你的企业提供帮助。

先来介绍一下我们正常的工作流程吧。

组几个人开始研发 – 出成果了 – 开新品发布会 – 大卖 ~ 大致是这样子拉,如有问题,欢迎评论处留言 ~ ,这个工作流程好像很合理,理所应当的。当然,ta并没有错,只不过,我在这里想要介绍另外一种不常见的工作流程,可能会带给你一些不同的看法。

使用向后工作法有什么不同呢?

向后工作法

Ian McAllister认为,向后工作首先要“从客户开始向后工作,而不是从构思产品开始试图吸引客户。”

亚马逊内部的任何一个新项目,都始于一项艰巨的任务:产品经理必须编写他们在启动时需要的文档(新闻稿和常见问题解答)。

McAllister写道:“内部新闻稿围绕客户问题,当前解决方案(内部或外部)如何糟糕以及新产品将如何颠覆现有解决方案而展开。” “如果列出的好处对客户来说听起来不是很有趣或不是很令人兴奋,那么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无效的(也就不应该启动该项目)。”

在这种情况下,产品经理必须继续修订新闻稿,直到他们提出更好的建议为止。要知道“迭代新闻稿要比迭代产品本身便宜得多(而且更快!)。”

McAllister继续分享了内部新闻稿的大纲:

  • 标题: 以读者(即目标客户)理解的方式命名产品。
  • 子标题: 描述产品的市场面向谁,以及用户所获得的收益。标题下只有一句话。
  • 摘要:关于产品和优点的摘要。假定读者将不会阅读其他任何内容,因此此段至关重要。注意:如果你在编写摘要时遇到困难,请退后一步,重新评估想法。
  • 问题:描述你的产品要解决的问题。
  • 解决方案:描述你的产品如何优雅地解决问题。
  • 你的评价: 公司发言人的看法。例如:“亚马逊客户希望当天交货。我们创建了Prime和Prime Now,以在短短两个小时内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交货,”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说。
  • 如何开始:描述客户开始使用该服务有多么容易。
  • 客户评价:假想客户的看法,描述他们对这些好处体验如何。
  • 结尾辞和号召:向客户强调为什么必须提供产品或服务,并增强为客户产生的价值。

除上述模板外,McAllister建议必须使新闻稿保持简单,一页半或更少,段落由三至四个句子组成。不要啰嗦。不要把它变成规格说明书。你可以附加一份FAQ,用来回答商业或执行的问题,这样新闻稿就可以专注在客户获得的东西上。他的经验是如果新闻稿很难写,那么产品也可能很糟糕。持续修改,直到提纲的每段都很流畅。

保持简单也意味着你要对着普通用户说话,要说人话,避免专业术语。

一旦项目进入开发,该新闻稿可以作为试金石和一盏指路明灯。产品团队可以问自己,“我们是否在构建新闻稿中的内容?” 如果没有,他们需要问自己为什么。

向后工作如何帮助你

这种方法不仅聪明,而且可以减少你对某一特定想法的依恋。

有时候,我们会被一些糟糕的想法深深吸引。但是,我们对这些想法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,放弃它们就越困难,即经济学上所谓的沉没成本太高。这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其他资源,最终发布了一个没有市场价值的产品。

通过向后工作法,你将有机会执行你的想法并不断将其充实。但是,这个过程中你也不得不接受测试。在编写,重写,完善和重申之后,将很清楚该想法是否真正值得追求。这种清晰度通常可以帮助你识别平庸的想法,以便你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创想。

而且当你决定启动新项目时,你的新闻稿将帮助你保持专注,继续通过客户的视角看待事情,并以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。

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曾经说过:在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时候,我预想过很多次自己站在领奖台上的样子,接着往前推演,结束时评委怎样评论、如何宣布比赛分数以及我们等待的焦灼险胜欢呼的场景等。到真正辩论的时候,发现很多之前大脑中预想过的场景、对话竟然真实的发生了。所以,预想成功的状态成功就会更容易实现。

如果你都想象不到自己成功后的样子,如何能够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呢?

“向后工作法”也可以说是“以终为始、终局思维”。

因此,下次当你认为自己有一个好主意时,请从向后工作法开始。